•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省内外动态

武夷山国家公园探索自然教育新模式 培养自然之美“翻译家”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5-20 21:23 信息来源:福建林业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具有全球价值和国家象征意义,如何将自然之美背后蕴藏的精彩而有趣的自然生态密码“翻译”给公众听?518-19日,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特邀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李振基教授开展自然教育讲座及实训,解答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与旅游景观背后的自然密码,探索武夷山由传统的观光游向生态游憩体验和生态科普游的新模式。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十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是唯一一个既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又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地的国家公园,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精彩纷呈的自然人文景观,罕见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科研人员、游客慕名前来开展科考活动和观光游览。如何让普通公众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窗口,了解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了解历史与人文,从步入国家公园,到热爱国家公园,进而上升到自觉自发地保护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与其他保护地的野生动植物,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武夷山国家公园丰富而独特的资源环境无疑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绝佳场所,是开展自然教育的大课堂。


李振基教授

 是国内生态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自然教育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长期致力于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也是中国最早推动自然教育的专家,在自然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两天,李教授通过室内授课和实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开展自然教育的背景、模式、现状等情况,同时,以武夷山核心景区为对象,言传身教,从丹霞地貌的形成,到适应丹霞地貌的特色植物,从小草传递出的黄金分割率到招花引蝶的奥秘,从丹霞地表的百岁九死还魂草到数千年形成森林植被的缓慢过程,从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到涓涓细流汇成清澈的九曲溪,从武夷山的大红袍与正山小种到松萝地衣昆虫带来的老枞茶香,将武夷山罕见的自然美以精彩的科学故事形式“翻译”给公众。


武夷山国家公园将以即将举办的2020年世界遗产保护大会为契机,结合当前自然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携手旅游管理单位逐步建立武夷山生态体验、生态科普游解说系统,帮助公众获得良好的游憩学习体验,将自然教育的了解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让公众了解、关注和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将国家公园的生态高颜值惠及大众、国家公园品牌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产品。 (推荐科室:自然保护地管理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