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省内外动态

安徽日报:金融活水“浇”出林业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8-02 14:38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发力“双招双引” 点燃“绿色引擎”

盛夏时节,在郎溪县美迪花世界苗木花卉基地内,各色时令花卉竞相开放。美迪花世界是集现代林业、科研、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苗木花卉基地,是郎溪县运用市场化方式成功引进的林业创新项目,总投资额1.64亿元。

 “旅游观光每年接待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万元。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目前已与1家公司、4家合作社、30余个家庭农场、200余户农户,以‘公司提供技术种苗+保底价回收’的方式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促进林业三产融合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安徽美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促进要素聚集,加快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7月13日,全省市场化推进林业项目推介会在宣城市郎溪县召开。会上,现场推介项目5个、拟投资额182亿元,签约项目8个、总签约金额约154亿元。

据悉,2021年全省林业产值达5092亿元,目前已初步构建形成“四群一带”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四群”即皖北木材综合利用和特色经济林,皖东商品用材林培育和木本油料,皖西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木本油料和特色经济林,皖南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竹产业和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群;“一带”即皖中苗木花卉沿江产业带。“十四五”期间,我省正在按照市场化方向,以林长制改革为牵引,以“金银森林”行动为支撑,着力打造全省木竹加工、特色经济林、生态旅游3个千亿元产业,木本油料和苗木花卉2个超500亿元产业,全面加快生态产业化发展步伐。

近年来,我省林业部门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签约林业项目158个,总投资额317亿元,已开工项目142个,占比90%;其中绿色食品产业签约48个,占比30.4%。



拓宽投融资渠道 带动产业发展

走进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基地,一排排薄壳山核桃、元宝枫笔直挺立,林下套栽了红梅、海棠、紫薇等苗木。

滁州市探索“市场+资本+平台”现代化经营模式,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注资20亿元成立滁州市润森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将市属国有林场47万亩林权和其他经营性资产变更登记或划转到投融资平台,通过评估将资源、资产变为资本;以“信用担保+林权抵押增信贷款”模式,皇甫山国有林场7.3万亩国储林项目获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授信7.04亿元。

“利用好林业资源,引进资本力量发展国家储备林,对提升森林质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滁州市国有林发展中心主任汪海洋说。据介绍,滁州拥有全省最大的国有林场群,总面积达134.4万亩,在储备林建设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加快储备林建设,滁州市编制了《安徽省滁州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总体规划》,规划明确项目实施面积为53.75万亩,总投资50.48亿元,拟融资40.4亿元。

“利用金融机构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破解了长期困扰林业的融资难、融资贵以及营造林投入标准过低等难题,成为全省林业改革创新的新突破和新亮点。”汪海洋说。

为推动国有林场健康发展,滁州市成立林投公司,融合市属5个国有林场商品林资源及其他资产,建立统一、高效、规范的林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林投公司下属5家营林公司,参与市场化竞争,所得利润则反哺到国有林场生态建设。“我们通过盘活林业资源,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把金融活水引进来,助力林业发展。”滁州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

在推荐会上,滁州市“储备林+”林业综合开发项目签约,拟投资100亿元,实现以国家储备林为基础的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建设期规划到2030年,运营期到2050年后,滁州市市属5个国有林场国储林项目总产值超150亿元,利润约30亿元,税收约3亿元;林木蓄积净增加315.52万立方米,达到470.92万立方米;木材产量达到243.06万立方米,珍贵树种木材储备可以达到315.79万立方米。

目前,我省已有5个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规划建设面积51.23万亩,获银行授信贷款48.44亿元。各地将储备林项目建设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及国有林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好生态资源的前提下,鼓励发展多种合作经营,积极发掘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碳汇储备等立体化空间利用新业态,主动吸引市场主体,高效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更多优质项目,牵引带动林业产业发展。



唤醒“沉睡资产” 激发更多活力

“通过林地经营权证贷款40万元,我打算利用这笔资金扩大重楼和白芨的种植规模。”安徽纳绰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祁明礼说。旌德县率先在全省试点发放林地经营权证,共发放林地经营权证52本,经营面积1.26万亩,并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沟通,利用林地经营权证办理抵押贷款,盘活了“沉睡资产”。

宣城市是我省重点林区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该市成立7个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全面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盘活林场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县两级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扶持林业经营主体发展。2021年,全市新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71笔共4.7亿元,实现林业总产值733亿元。

为助推林业发展,我省积极加大政策资金引导力度。截至今年6月初,已下达中央和省级财政林业转移支付资金15.63亿元,其中惠农补贴资金5.83亿元;安排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补助资金1100万元,支持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经济林等林业特色产业;下达中央财政资金约4000万元用于油茶产业发展;落实符合贴息政策的林业贷款23.66亿元、贴息2800多万元;联合省农担公司累计落实“五绿兴林·劝耕贷”1609笔、14.96亿元。

农发行安徽省分行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探索政策性金融支持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支持林长制改革。该行林业类贷款主要用于国家储备林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林业生产基地建设、退耕还林、森林质量提升等各类造林绿化以及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生态工程,已累计支持林业贷款71.6亿元,投放信贷资金32.8亿元。

省林业局副局长周乐表示,将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贯通的林业投资调度平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商协会作用,促进要素聚集,推深做实林业“双招双引”工作,进一步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加快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荐科室:林检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