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五比五评”活动

鼓足牛劲,以林为笔,奋力书写新发展的绿色文章(市林业局生态修复科负责人周永康)

作者:周永康 发布时间:2022-10-08 14:50 信息来源:市林业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青山绿水昭日月,奋勇争先开新篇”。2022年,我市荣获国务院林长制改革督查激励,同时获得20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此前,我市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查,连续两年位居“中国绿都”综合评价前十强,4个案例入选国家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获批全国六个、全省唯一的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今年市林业局又被全国绿化委、国家人社部、国家林草局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回顾往昔,唏嘘不已!这其中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也有局党组的大力支持,更有同事的全力协助,正是这样土壤,才催生出这样的成绩。在这些成果基础上,我们已将目光定位到党中央关于新发展阶段的最新部署上,工作对标到国家和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第一标杆中,思考具体到构建地方新发展格局的举措落地上。“好风凭借力,此刻正当时!”借助市委“五比五评”活动契机,我将发扬“三牛精神”,满怀热忱,以林为笔,奋力书写宣城绿色新华章。

——扎根群众,做发展新阶段的林中“孺子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步入新发展阶段,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要聚焦国情国力、人民需求变化,实现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十三五期间,宣城市已完成营造林51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9.46%,基本实现有山皆绿,绿色扩张已经达到生态空间的“天花板”,林业“增绿”必须向林业“增效”实现战略重心转移。从地方群众最切身的利益看,如何能够从森林中获取更多的洁净空气、更多的干净水源、更多的经济收入,已成为新的林业“时代之问”。从林业自身短板看,当前我市的森林单位蓄积量不及发达国家1/3,中幼林比重超过70%,生态系统抵御灾害能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迫切需要林业树立新的“时代标杆”。只有认真回答“时代之问”,紧盯“标杆之高”,满足百姓之需,才能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让百姓共享林业绿色发展的生态红利,增强林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支撑。2020年,我市作为高森林覆盖率地区,结合“互联网+义务植树”契机,在全国首启“云端植树、落地有惠”政策,推动群众尽责得福利,企业优惠得“流量”,政府推动得“点赞”的“三方共赢”,宣城做法首次被刊登在《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开拓进取,做新发展理念的林外“拓荒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在新发展阶段,我认为要把握市场化这个落脚点,从单纯的行政管理思维向市场化综合思维转变,要按照王清宪省长提出的推进“产学研”到“政产学研金服用”跨越,才能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高效结合。只有“跳出林业看林业,扎进林业干林业”,准确把握群众对林业的“需求重点”,分析林业对经济的“供给盲点”,疏通林业发展的“政策堵点”,才能真正做到开放和创新。2020年11月,为解决我市古树名木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针对热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社会化“参与难”,古树保护专业化“资金少”的问题。我市运用开放思维,有效借鉴2003年上海市古树名木冠名权拍卖,成功落槌安徽省古树名木冠名权“第一拍”,在省内首次开发古树名木无形价值,向社会募集资金近10万,专项用于冠名古树的保护和修复,受到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9月,我局赴浙江省安吉县考察林业碳汇工作,安吉县借助林业碳汇的帽子,利用当前社会融资和绿色融资的利率差,创新“用银行的钱,干林业的事”,贷款135亿推动林地经营权集约化,将87万亩的竹林地收储了80万亩,并利用其中约24个亿推动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行稳致远,做新发展格局的林业“老黄牛”。习近平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强调“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林业是一个长期性,回报慢、风险高的行业,从事这个行业是要有一定情怀的。在新发展阶段,林业人不仅要有这种情怀,还需要做到一个“强”字,要强于与时俱进,做到林业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在黄山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的背后,有一套少有人知的科学保护体系。在遇到不同强度风雪时,迎客松将分情况启用刚性承压的硬支撑、斜拉定向的线支撑、释放应力的软支撑等,每一个枝条都有其独有的保护方式,正是这个配套的科学支撑体系,才让迎客松度过了近年来一次又一次罕见的气候变化,让现在的守松人有了更强的保护迎客松能力。同样,林业还要做到一个“衡”字,要正视环境制约,找准功能定位,推动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在政府的财政供给能力、生态环境的承压能力、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中找准找好平衡,只有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宣城市目前有中央财政供给的生态护林员530人,年均护林补贴约8000元/年,相对社会就业人员收入偏低,一味强调收入差距无助于解决问题,但通过推动脱贫护林员兼职化增加总体收入、分区域管控山林面积、降强度低劳动要求等方式则能较好地平衡收入差。做到了“强”与“衡”,才能更好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构筑新发展格局。2021年至2022年,我市利用“林业碳汇第一单”模式,推动了全省首个“零碳学校”“低碳矿山”的建成,发放了全省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第一贷”、全省首批“森林碳汇授信贷款”,成功签约全省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在回应社会生态发展之问的同时,由点到面,探索“低碳城市——零碳乡村——负碳森林”的未来社会架构,这也是一个不断纠偏和完善的过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写新发展的宣城绿色篇章,要有孺子牛的精神,握笔有点,坚守初心,牢记绿色发展为了人民,共享生态为了人民;要有拓荒牛的精神,运笔有向,开拓进取,坚持开放理念、创新思维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有老黄牛的精神,用笔有力,不负使命,勇担时代的重担;只有这样才能写好林业新发展的精彩文章,向党的二十大交出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