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表彰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宣城市林业局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城市林业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59.46%,较2015年增长1.43%,林业总产值733亿元,较2015年增长69.9%。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动态监测复检,获评中国“绿都”第八位。2021年,再次获评中国“绿都”综合评价前十,同时被国家林草局列为全国六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之一,并获得全国林长制工作督查激励。
——奋发图为,国土绿化工程强力推动
以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为抓手,我局结合国家长防林、退耕还林、中央财政森林抚育等林业重点项目,全力组织做好生态工程项目实施。2012年以来,共完成人工造林78万亩,封山育林107.26万亩,退化林修复40.1万亩,森林抚育552.32万亩。2021年,全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测评估结果显示,市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达到801.7亿元/年,地方人均生态福利为3.01万/年,森林年涵养水源量39.19亿立方米,是全市生活用水总量的22倍;年释放氧气984.53万吨,是常住人口需求量的15倍;年固碳量428.21万吨,是全市工业企业碳排放量的1.5倍。国土绿化带来的多重效应显现,给地方绿色发展给予强力支撑。
——扎根基层,城乡绿化创建持续发力
结合安徽省“三线四边”绿化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我局以绿化创建“7030”工作为抓手,科学谋划城乡绿化创建,打造地方绿化品牌。根据皖南山区——长江下游平原过渡带的实际情况,全市规划到2022年底,70%的乡镇建成省级森林城镇,30%的行政村建成森林村庄,市财政按照森林城镇20万元/个、森林村庄5万元/个、森林示范长廊2万元/公里的奖补标准,每年安排800万元推动乡村绿化美化。通过全市林业主管部门不懈努力,截止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省级森林城镇63个、省级森林村庄331个,39个村获批“国家森林乡村”。通过绿化创建工作10年持续不懈推进,城乡面貌为之焕然一新,社会群众绿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全面推动,义务植树活动火热开展
2021年“宣城市纪念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暨‘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市委书记、市长等四大班子领导和市直单位200余人参加活动,栽植茶花近千株。同时,全市以义务植树为载体,形成了覆盖群众、党政机关、企业的林业“碳中和”活动体系。2022年全市“春季春节回家,我为汽车栽棵树”活动乡镇级试点启动,动员乡村“有车一族”4250人栽植树木30220株,规划到2025年,全市60万燃油车主为每辆汽车至少栽1棵树,打造群众性“碳中和”品牌。鼓励40家市直单位建立义务植树认建认养基地300亩,打造机关单位绿色发展阵地。引导13家企业募集资金467万元,建设企业碳中和林547亩,倡导低碳发展导向。同时,全市19家森林旅游企业按照30元门票或购物优惠,向全国履行植树义务的公民释放生态红利,同时承诺1年内不限次数消费,该做法被《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刊发。
——系统保护,古树名木保护亮点纷呈
宣城市目前拥有古树名木3619株,其中一级古树102株,名木4株,二级古树341株,三级古树3172株,挂牌保护率100%。为进一步提高保护水平,我局积极探索体系化保护。一是专业化保护有力度。近年来,全市累计使用财政资金500余万元,按照科学制定修复方案、专业实施修复措施,稳步推动修复保护,共古树保护修复近百株,有力地强化了病危古树的保护力度。二是整体化保护有实效。2020年,我市泾县累计投入100余万元,建成安徽省古树公园“第一园”——泾县濂长古树公园,通过落实原生态整体保护、县级林长联系、党员日常看护等整套保护措施,打造了地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样板。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古树公园6个。三是社会化保护有创新。2020年,我市举办了省内首次古树名木冠名权公益拍卖会,对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三株古树(群)三年期冠名权进行拍卖,吸纳社会保护资金近10万元,专项用于竞拍古树专业保护,建立了社会化参与促进古树专业保护的良性循环。四是市场化保护有举措。我市宁国首次与中国平安公司合作,按照45元/株·年的保费标准为989株古树购买综合保险,对自然灾害等造成古树损失及施救的,每次赔偿限额3万元/株,最高赔偿30万元/次,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的,医疗费赔偿限额2万元/人,最高限额20万/次,建立了古树名木保护整县(级)区域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
——扎实推进,林业“两防”措施有效落实
2020年,我市成功组建安徽健林森林消防培训学校,填补了国内森林防火专业培训社会化办学的空白。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开发精品教材、配强教师队伍,有力地增强了社会化森林防火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目前,安徽省应急厅等有关单位已组织近千人次,专门来此开展专业化培训。在此基础上,2021年6月推进安徽健林森林消防培训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全省首家森林消防技能实训基地,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化水平。2021年,我局在全国首次出台松材线虫病除治“十条规定”,结合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细化县乡村三级林长工作追责的十种情形,从制度上拧紧各级林长防治责任链条。
——创新探索,碳汇森林建设抢先试点
2021年8月24日,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我市庙首林场正式签约,以14.57万元购买了3036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了安徽省林业碳汇交易“第一单”。9月22日,牵线泾县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分别与泾县国有林业公司、泾县兆林木材加工厂签约,发放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78万元,落实了全省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第一贷”。2022年1月28日,推动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与安徽省最大国有林场——宛陵林场正式签约,以4.93万元购买986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率先在全省打造零碳“第一校”。3月10日,宣城茶山石灰石矿以15.6万元购买2912吨林业碳汇减排量,打造了全省首例“低碳矿山”。3月12日,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宣城中心支公司为宣州区宛陵林场、泾县马头国有林场12561.27公顷森林121.12万吨碳汇量,提供了5004.17万元风险保障,成功签约“全省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6月28日,建设银行宁国市支行分别与宁国市明春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宁国市竹海家庭农场、宁国市山北农场签约,为139.46公顷森林33490.5吨碳储量授信贷款167.5万元。落实了“我省首批森林碳汇授信贷款”。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宣城市林业局将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契机,立足林业基础,找准发展优势,认真书写好我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林业绿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