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林业局> 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实录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684B/202209-00019 组配分类: 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市林业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22年】“非凡的成就·宣城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9-09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684B/202209-00019
组配分类: 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市林业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22年】“非凡的成就·宣城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9-09
【2022年】“非凡的成就·宣城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发布时间:2022-09-09 08:13 来源:市林业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中共宣城市委宣传部举行“非凡的成就·宣城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集中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推动宣城各项事业在新时代1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本场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宣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我们特别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章传跃先生,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红女士,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沈泽源先生,分别介绍宣城这十年相关方面主要进展和成就,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有请章局长作介绍。

章传跃: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非凡的成就·宣城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宣城市生态环境局,向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宣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十年来宣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作一介绍。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栉风沐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在省生态环境厅、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宣城市生态环境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始终牢记保护好宣城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重大要求,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可以说,过去10年,是宣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10年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认识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执法监督尺度之严、环境改善效果之好前所未有,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这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搭建的10年——

市委市政府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主任的市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明确各项议事制度和47个成员单位、116项环境保护职责。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积极发挥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统领和议事协调作用,完善生态文明考核、生态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系列生态文明制度,具有宣城特色的生态环保制度体系正在形成。出台市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各成员单位生态环保责任,协商、监督、落实机制日益完善。围绕“生态立市”目标,实施了包保责任制度,形成了全域环境监督网络,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这是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10年——

2021年我市大气环境各项指标较2015年改善明显,其中PM2.5下降29%、PM10下降4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上升8.5%,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值,大气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全市碳排放强度下降21.5%,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十三五”期间,我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一,32个国、省、市控地表水断面中,28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20个断面水质优于省定目标,其中7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从“十二五”末的71.4%上升至2020年的85.7%,圆满完成省对市约束性指标考核任务。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分别持续保持在100%和93%以上。强化垃圾分类处置,市、区两级319家单位、城区44个物管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2017年以来,我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均保持100%。深化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1%。

这是生态文明创建硕果累累的10年——

我市始终坚持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为了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引领全市各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样板,市委市政府做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重要决定。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和精诚合作,我市于2017年首创首成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是当时全国仅有的9个地级市之一。同时我市始终坚持自下而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工作原则,推行全域创建,各县市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本地区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全市上下硕果累累。截至目前,我市仍是全省唯一的地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省级全覆盖的地区;全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共15个,我市独占4个;全省“两山”创新实践基地5个,我市1个,仍以拥有五个“生态文明”国字号的成绩,持续领跑全省生态文明创建工作。

这是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全面提升的10年——

一方面强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严格实施定期调度、通报制度,不定期组织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督查工作。开展常态化拉网式排查,动态更新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四项清单”,严防生态环境领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2016年以来,中央及省共交办我市1114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按序时进度完成整改989个,完成率88.8%。其中应于2022年完成整改问题共135个,现已完成整改94个,验收74个,符合整改时序进度要求。另一方面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手段,动态更新完善“一单两库”和监管事项清单,实施包容审慎执法。高标准推进“三个全覆盖”,对全市重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监控,完成安装联网自动监控企业258家。加快环境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督执法装备水平,重点提高现场执法能力和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交叉检查、异地执法、下查一级”执法模式基本形成。“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605起,其中查封扣押案件163件、限产停产案件121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00件,移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31件,累计罚处金额1.04亿元;排查“散乱污”企业1254家,完成整改1224家。

这是绿色生活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10年——

这十年,美丽宣城更绿色、更文明,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自觉的追求。我们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行绿色办公,优先选择绿色出行,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实施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和促进作用,鼓励、引导民间环保组织有序参与,发展壮大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同时,持续面向公众开展常态化、特色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营造浓厚氛围。聚焦“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周、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环保宣传“十进”、新闻发布会、环保主题征文、广场宣传等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宣教活动。组织社会公众参观辖区环保设施,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全市人民关注生态、追求生态、保护生态的氛围日益浓烈。

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新使命召唤新作为。展望“十四五”,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坚持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污染防治攻坚战,脚踏实地,踔厉奋进,以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宣城样本,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持人:

谢谢章局长,下面有请余局长作介绍。

余红:

近年来,全市林业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创新,注重示范引领,全市林业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谱写了宣城林业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2015年创成国家森林城市,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施林长制改革,2021年被国家林草局批复为全国仅六个、全省唯一的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宣城市连续2年位居“中国绿都”综合评价前十强,宣城市林长制改革工作先后获得国务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励。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77.2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1.5%,有林地面积70.84万公顷。境内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以上自然公园23个。

一、国土绿化事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12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等国土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8万亩,封山育林107.26万亩,退化林修复40.1万亩,森林抚育552.32万亩。全市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9个,创建省级森林城镇63个,创建省级森林村庄331个。在全国首创“云端植树、落地优惠”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相关做法得到国家林草局充分肯定。建成全省首个古树公园—泾县廉长古树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目前,市域森林覆盖率59.46%,林木绿化率63.35%,活立木蓄积总量为3275.85万m3,森林资源分布更趋均匀,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经评估,宣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801.7亿元/年,每公顷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10.11万元/年,人均生态福利3.01万元/年。全市森林年涵养水源量39.19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港口湾水库的库容,是全市生活用水总量的22倍;年释放氧气984.53万吨,是全市常住人口年需氧量的15倍;年固碳428.21万吨,是全市工业企业碳排放量的1.5倍;年固土量4377万吨,减少氮、磷、钾养分流失量47.95万吨,是全市农业化肥施用量的5倍;年吸收二氧化硫8.91万吨,是全市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6倍;年吸收氮氧化物0.44万吨,是全市民用汽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倍。

二、林业资源管理更加严格,生态保护卓有成效

完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森林防火综合演练,加强森林防扑火应急能力建设,全市建成森林防火热成像双光谱视频监控系统55套,瞭望塔22座,市县级物资储备库13个。组建全年常备化的森林专业防扑火队伍17支,专业队员324人,建设营房建筑总面积1297m2;乡镇半专业森林防扑火队伍84支,半专业队员1597人;群众森林防扑火队376个,消防队员5356人。2012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火灾受害率在0.5‰以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双线”责任制落实到位,通过实行分区监测、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等,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势头,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病死树、乡镇疫点数量得到有效控制。松毛虫、竹林病虫害、山核桃病虫害等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未造成大面积灾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四率”指标。目前,全市已建成林业有害生物病虫害测报点7个,其中国家级中心测报点4个,省级中心测报点1个,区县测报点2个。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建立健全使用林地审查联席会议、现场查验等制度,构建了“天上看、地面查”的常态化监督和执法机制。发布第一批宣城市重点湿地名录,湿地保护率达52.68%。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三、林业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兴林富民成果丰硕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工作,大力发展三大特色林业产业,加快促进形成林业产业集群效应,全市林业产业规模继续领跑全省,2021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733亿元,是2012年的2.6倍。全市现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7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1家,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2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5158家,林下经济实现收入93亿元,带动40万人就业。全市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竹产业、木本油料和林下中药材种植为主的三大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布局,其中旌德县被评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绩溪县两个山核桃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基础优势,找准生态优势与休闲旅游发展的结合点,积极发展乡村休闲、采摘、观光等生态旅游。全市近年来累计新开发生态旅游项目63个,带动4.6万农民就业。年均森林休闲和旅游人数达到248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87亿元。全市A级景区总量达53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达193家、优秀旅游乡镇37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5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6个。

四、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2015年、2018年宣城市两次被列为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2017年宣城市林业局荣获“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称号。2015年,宣城市首次跻身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全国22个之一,安徽省唯一),通过组建林权收储担保中心,有效突破了林权融资瓶颈。2018年以来,宣城市以林长制改革为统领,围绕建立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创新林权抵质押贷款及林权收储担保融资方式、创新小农户和现代林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深化集体林权股份化和社会资本投入林业模式改革等四项改革任务,建立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设立林权收储担保中心,试点林地股份制经营,规范林权管理服务体系,有效盘活了森林资源资产,使集体林业释放出巨大潜力,探索出一条现代林业发展的新路径。2021年5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批复宣城市成为全国6个、安徽省唯一一个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目前,全市实现林权抵押贷款总额58.3亿元,林权流转总面积157万亩,山区林农人均林业年收入超过4000元,形成“生态得保护、林业得发展、林农得实惠”多方共赢绿色发展新格局。

下一步,全市林业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扎实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落地见效,以打响“中国绿都·康养宣城”生态品牌和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为路径,推动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林业力量。

主持人:

谢谢余局长,下面有请沈总作介绍。

沈泽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省、市和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原则,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紧紧围绕“两统一”部门职责,聚焦重点领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积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一是扎实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围绕将宣城建设成为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的定位,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开展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按照国家“三区三线”划定规则,统筹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合理布局农业、生态、城镇三类空间,“三区三线”划定“二上”成果已上报省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初稿,16个专题报告形成阶段成果。

  二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为对象,摸清生态质量本底,综合评价国土空间生态环境质量,科学确立生态修复目标体系和主要任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有序部署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目前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

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一是高度重视,深入部署耕地保护工作。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倡导绿色发展。坚决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推深做实“田长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在全省率先制定《中共宣城市委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宣发〔2018〕32号)、《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的通知》(宣政办〔2021〕3号),深入落实耕地保护专项制度,坚定不移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重大战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二是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我市针对重大项目多,占补平衡工作任务重,而后备资源不足的情况,充分挖掘潜力,全力推进耕地复垦工作,为城市发展腾空间,为重点项目建设破“瓶颈”。我市要求各地立足于“县域自主平衡,市级调剂为辅,省级适当补充”的原则,加大补充耕地工作力度,主动服务重点建设项目,逐个项目落实补充耕地指标,确实无法落实占补平衡的,督促项目建设单位落实足额补充耕地费用,在市(省)域内调剂补充耕地指标。目前我市调剂县市区补充耕地指标价格已按照市场化价格结算,提高了各地提供指标的积极性。严格实施和管理补充耕地项目,杜绝在25度以上陡坡、生态保护区等禁止区域开发耕地,加大投入,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强化项目日常监管,确保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都经得起检验。认真做好项目竣工验收,严格新增耕地数量认定,依据相关技术规程评定新增耕地质量。2020年验收备案新增耕地7569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4400亩补充耕地任务。我市2020年被省政府评为“为省级及以上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耕地指标成效突出的市”。

三是积极向省争取耕地保护补偿激励专项资金。2022年,我市根据《安徽省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皖自然资耕[2021]3号),在充分考虑各地耕地保护考核结果等因素后,向省积极争取下达我市广德市东亭乡、宁国市宁墩镇、泾县昌桥乡、旌德县兴隆镇各100万元耕地保护补偿激励资金。

三、加快矿山生态修复

为全面提升全市矿山生态修复水平,印发了《宣城市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方案》,提前至2023年底完成全市范围内现有废弃矿山治理任务,在建生产矿山面貌显著改观,形成“不再欠新账,加快还旧账”的矿山治理新局面,并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十八大以来,全市共完成治理的废弃矿山超过340个,剩余74个废弃矿山正在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积极推进治理。在建生产矿山积极开展“边开采边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水平及矿区整体面貌在经过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后提升显著。

同时,积极推进市场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按照“以用定治”及“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原则,积极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目前,工程治理类矿山涉及土石料利用的,均启动了方案编制工作,第一批9个废弃矿山项目生态修复方案和土石料利用方案已经市资委会审议通过。其中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矿地融合广德示范区中的广德市新杭镇木鱼山片区及泉水塘片区两个矿地融合生态修复项目,可修复为工业用地共约1324亩,剩余可处置石料1260万吨。

四、积极创建绿色矿山

积极推动全市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将绿色矿山创建作为转变矿产资源领域监管方式,促进全市矿业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结合矿业权延续、矿山日常实地检查等工作,积极向矿山企业宣传绿色矿山创建相关政策和要求,并结合矿山实际,对照省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督促矿山补齐短板。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旌德县新义莹石有限公司新义一矿、广德南方水泥赵山石灰石矿、郎溪县振达矿业岗南水泥配料用砂岩矿等3家创成国家级绿色矿山,宣城市宣州区麻姑山铜钼矿等16家矿山通过省级绿色矿山创建第三方评估,已报省自然资源厅审核。

五、强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以来,我局认真履职,积极推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件、“三大一强”、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等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严格按照整改时限、验收标准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验收销号,确保真整改、改到位。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下一步,我局将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到位,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新形势下,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真正把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细化到工作举措上、落实到工作成效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自然资源规划系统力量。

主持人:

谢谢沈总,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