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市政府新闻办在这里举行宣城市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暨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林业局副局长汪勇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汪勇: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代表市林业局,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宣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各位媒体朋友通报一下宣城市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暨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工作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全力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深化体系建设,打造制度改革创新的策源地。
一是健全“责任链”。今年以来,市级总林长、副总林长研究部署林长制有关工作10余次;26名市级林长深入一线巡林调研51人次,带动1934名县乡村三级林长开展巡林46280人次,解决突出问题2710个。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林长履职效能若干举措的实施方案》,建立市、县两级林长直接联系林业产业基地、林业经营主体、基层林长制度,协调解决保护发展问题。
二是构建“监管链”。持续深化县级林长巡林履职媒体公示制度执行力,每季度按时公示公开县、乡、村三级林长履职动态。建立健全“林长+检察长”和“五长五联”协作机制,实现林业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刑事执法的有效衔接。印发林长制工作提示单13份,协同推进各级林长、林长会议成员单位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牵头责任单位依法依规全面履职。
三是延长“保障链”。完善林长制改革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宣传推广典型案例14个。持续推广省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应用,提升了林长制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深化护林管绿,打造林业生态产品的供养地。
一是强化生态保护。推进5个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27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均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编制了总体规划,建立了矢量数据。持续推进宛陵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提升工作,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和野猪危害防控,实现陆生野生动物损害保险理赔全覆盖。
二是强化资源管护。加强292.3万亩公益林管理,发放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378万元。严格限制天然林采伐和林地用途管制,发放管护补助资金2046万元,公益林、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完成2022年度森林督查6958个变化图斑现地核实,查处违法案件17起。
三是强化安全防护。争取国家和省级森林防火专项补助资金200万元建设基础设施,谋划申报了《宣城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新组建4支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森林专业防扑火队;创新“林电联动”机制,组建泾县特高压走廊森林防灭特勤大队。在全省率先制定加强森林消防单兵应急防护装备建设的指导意见,促进森林防灭火队伍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治年度任务和松材线虫病、三代美国白蛾疫情普查,清理病死松树172344株、完成率127.27%,清理枯死松树58471株、完成率139.71%,林业有害生物未造成大面积灾害。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已完成和正在编制总体规划的5个县市区规划建设国储林230万亩,拟申请金融贷款344亿元。
(三)深化生态富民,打造特色林业产品的供给地。
一是做大产业。重点抓好竹业、木本油料和以中药材为主的林下经济三大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累计经营竹林17.73万公顷、木本油料4.47万公顷、林下中药材1.13万公顷,全市现有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市级三大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基地50个。召开宣城市竹产业发展现场会,打造毛竹、雷竹等6个省级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达10万亩,在广德建设全省唯一的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二是做强主体。以竹产业和森林康养产业为先导,设立引导资金,形成集聚发展。全市现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4个,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7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1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5158家。成立安徽省首家、国内规模最大的山核桃专业托管服务公司,托管经营山场2万亩。
三是做活资源。重点推行托管经营,创新推出“净林地”经营。宁国市开展山核桃山场整合的“小山变大山”做法获得了省委主要领导批示。推动成立“两山公司”10家,全市已发放《生态资源受益权证》2421本,农户受益金额578.3万元。搭建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全市成立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和国有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各7个,进一步畅通了社会资本、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资林业渠道。与建行宣城市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林权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实现林权金融功能、碳汇功能和市场化功能。
(四)深化融合发展,打造森林旅游康养的目的地。
一是“森林+招商”。充分利用宣城生态人文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打造长三角重要森林休闲康养基地,实现森林旅游产业消费群体“东引”。建成“中国森林氧吧”6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处。共招引苗木花卉、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等林业项目26个,总投资84亿元。
二是“森林+步道”。依托古道、公路沿线山、水、人文、古建筑,完善徽杭古道、吴越古道等16条古道周边配套服务设施,连接森林游步道、公路,林区各类游览步道达5900公里,打造“皖南川藏线”等10条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全市累计建成6个古树公园,2022年上报省级一级古树保护修复13株,持续推动5个县市继续完善古树保险工作。
三是“森林+基地”。建成4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顺利开展“春季春节回家,我为汽车栽棵树”乡镇级试点活动,全市“有车一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共计54次,人数达4250人,栽植树苗30220余株。42家单位开展义务植树认建认养,参与人数超2000人次,认建认养面积300余亩。继续落实“云端植树,落地有惠”政策,2022年市域范围内19家森林旅游相关企业,对全国持电子“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的公民,继续给予30元左右的门票或购物优惠。经统计,全市“互联网+义务植树”社会参与首次突破3000人次。
(五)深化绿色理念,打造生态文化融合的样板地。
一是实施碳汇森林行动。出台《关于宣城市林业助推低碳社会发展的意见》,为全市林业碳汇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指导。打造全省首个“零碳学校”和“低碳矿山”,落实全省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和首批森林碳汇授信贷款;启动森林碳汇总量监测,完成绩溪县森林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完成旌德县“一镇一村”GEP核算试点。
二是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完成年度营造林任务,完成营造林落地上图46.07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1.35万亩,任务完成率为135%;封山育林完成13.09万亩,完成率101%;退化林修复完成11.29万亩,完成率102%;完成森林抚育20.34万亩,完成率122%。制定出台了《宣城市长三角现代国有林场评价指标》,已推动9个林场与苏浙国有林场开展结对共建,8个林场与长三角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三是实施文化传播行动。在扬子鳄保护区宣教馆举行“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暨“保护扬子鳄从我做起”自然教育启动仪式,致力于传播扬子鳄文化,激发公众“爱鳄护鳄”热情。配合协助国家林草局规划院传媒处、新华社安徽分社、江苏省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工作部等部门来宣进行林长制改革专题拍摄和采访。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绿色时报》《安徽日报》《宣城日报》等中央及省市级重点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我市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宣城市林长制改革成就展”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向全社会征集反映林长制改革的摄影作品600余件,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各界对林长制的了解,提高了林长制社会参与度。
二、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提高林业治理能力
1、实行森林防火社会化服务试点。鼓励各地开展森林防火社会化服务试点,广德市建成社会化专职防火队伍4支42人,每年争取财政补助250万元给予经费保障。泾县组建森林防灭火购买社会化专业森林消防队伍3支共60人。
2、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能力。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除造联动”,完成马尾松林更新改造1344亩。
3、推动“放管服”改革。制定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权下放市县两级办理规程和管理办法,并指导各县市区根据其年度采伐计划,对1000亩以上集体林地规模经营主体单列林木采伐限额。探索实施林业点状供地项目2个0.53公顷,办理林业生产设施用地2200平方米。
(二)促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
1、推广成立“两山公司”。借鉴银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模式,将碎片化的林地进行规模化的收储,把森林资源转化为优质资产包。2021年8月在旌德县旌阳镇柳溪村成立全省首家“两山公司”,现已累计推广成立“两山公司”10家,发放生态资源受益权证2421本,农户受益金额578.3万元,实现闲散林地资源统一经营。
2、引导开展场村合作。印发了《宣城市国有林场助推乡村振兴十条措施》,推动国有林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指导绩溪县镇头国有林场与家朋乡、上庄镇等地建立建立联村带户的场村合作发展机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油茶、香榧、林下中药材等产业,发挥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作用,合作经营林地面积3000亩。
3、大力实施托管经营。探索开展竹林和山核桃托管经营,在不改变林地承包权的前提下,通过连片整合,或承包单户零散山场,全市共托管经营竹林4万亩,托管经营山核桃2.5万亩,实现了“小山变大山”。
4、提升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鼓励各地将国有林场道路等基础设施纳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或“农村四好公路建设”等项目库建设。如泾县马头国有林场林区道路、供电、饮水和管护用房等基础设施已纳入琴溪镇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小溪国有实验林场20公里林区道路硬化工程已纳入榔桥镇“十四五”乡村道路建设规划。
(三)推动林业金融创新
1、加强金融服务。推动落实受益财政1.5‰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金。建行宣城市分行针对我市林业经营主体经营特点推出“绿水青山”贷,发放“绿水青山”贷21笔1320万元。加强与省农担、国元公司对接,建立“省农担+国元+宣城”合作机制,发放“五绿兴林•劝耕贷”222笔1.66亿元,同比增长26.7%。
2、建立“森林基本险+特色林产品保险+商业性林灾保险”保障模式。完成全省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探索开发了“毛竹收购价格指数险”、“山核桃价格指数和气象灾害保险”、“古树名木综合保险”等商业保险。
3、加强林权流转和管理服务。与建设银行宣城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筹建宣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林业分中心。加强与不动产中心合作,加快推进林地流转等林权服务工作。
(四)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1、加强扬子鳄栖息地保护。建立扬子鳄保护区内集体土地政府租赁等制度。完成扬子鳄保护区核心栖息地2617亩农田及水面流转。泾县开展了扬子鳄保护区核心区生态补偿,补偿标准为每年80元/亩。
2、探索开展县乡村GEP核算。在旌德县旌阳镇柳溪村和蔡家桥镇开展2022年度GEP核算项目,完成初步核算报告。
3、推动提升林业碳汇工作。开展森林碳汇总量监测,推动宁国市青龙乡龙阁村开展零碳村试点,并完成试点村48个森林碳汇测算样地监测。指导绩溪县开展森林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出台《关于出台宣城市林业助推低碳社会发展的意见》。
(五)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1、推动区域产业协作。在上海林业技术总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栏”推介我市林业产业项目信息29条。鼓励国有林场、林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如广德市五龙山国有林场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签订《科研基地共建合作协议》,推广“笋用竹林精准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集成示范”技术,建立示范基地100亩,推广面积3000亩。
2、盘活四老存量资产。对“老办公楼、老仓库、老宿舍、老护林房”等国有林场存量资产进行清理、登记,引进市场主体。如泾县国有林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吸收社会资本,改造马头林场老场部,建设马头祥森林特色小镇,将职工老宿舍改造成动植物研学中心。景星林场将原职工老宿舍改造成徽文化展示中心,与当地旅游融合发展。
3、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开展泾县蔡村镇汪村月亮湾森林康养基地、宁国蓝城宁国桃李春风文旅康养小镇等康养项目建设,招引虎山头旅游综合开发等森林康养项目8个,总投资26亿元。
市广电台记者:未来,我市在继续以“林长之制”推动“森林之治”方面还有哪些规划?
汪勇: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试点市建设为重点,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以国储林项目为载体,以作风和能力建设为保障,准确把握保护、保护性利用、保障发展三者关系,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林长职责,全力推进竹产业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打造森林中药材产业链,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宣城日报记者:关于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有哪些典型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汪勇:宁国市探索“小山变大山”赋能产业振兴。为破解林业现代化、产业化瓶颈的难题,增加林农收入,宁国市探索引导经营方式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大力探索托管经营,实现了“小山变大山”。
(一)经验做法
1、政策扶持,培育经营主体。在尊重林农意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集体林区权属碎片化问题,以村民组为单位,以基本不改变林农基本承包权、保证林农利益不受损失为前提,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林农自发通过托管、赎买、互换等多种形式,放活经营权,微调承包权,优化生产关系,有效降低每户山场块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不改变林地权属的前提,实施托管经营,解决“一山多户、一户多山”碎片化问题。
2、整合资源,着力破解难题。出台改革创新联系点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市、乡、村各级职责,发挥市级林长对改革创新联系点的指导、督促作用,协调解决改革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打通政策宣传组织发动“最后一公里”。优化产业振兴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资金重点向山核桃全过程托管经营倾斜,对于完成“小山变大山”村民组奖补5万元工作经费;将完成“小山变大山”作为山核桃现代科技示范基地立项前置条件。
3、健全机制,巩固改革成果。创新提出全程托管“四项原则”,侧重从经营管理层面提出要求,即全程禁用除草剂;适宜地区分期挂设采收网;禁止单一使用化肥;科学防治常规病虫害,有效控制突发性病虫害。创新建立“三大机制”,侧重在权益保障方面提供支撑,即两段式利益分配制、可退出保障机制、风险管控机制。选取不同类型的托管模式,跟踪后续进程,征求托管双方意见,不断调整和规范。开展托管承包工作经验交流,引导、规范、树立托管经营改革创新典型,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周边大户能人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二)主要成效
1、有利于提高林农收入。降低经营管理成本10-30%不等。已完成整合工作的240余户林农,平均每户山场数量下降5块,每年总计节约人工成本约60万元。
2、有利于农村和谐稳定。利用此次工作为契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减少纠纷,增强村民凝聚力。
3、有利于规模化经营。实施托管经营可以进一步清晰林权,降低流转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规模化流转奠定基础。
4、有利于生态保护。在托管统一经营的模式下,全面停止使用除草剂,实现绿色生态经营。
主持人: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