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林业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684B/202312-00029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林业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生态修复科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规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12-25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684B/202312-00029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林业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生态修复科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规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12-25
生态修复科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规划
发布时间:2023-12-25 14:52 来源:宣城市林业局 浏览次数:956 字体:[ ]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营造林项目超额完成

2023年,全市共完成营造林535868.5亩,任务完成率106.23%。其中,人工造林15554.7亩,封山育林70207.5亩,退化林修复76430.1亩,森林抚育367676.2亩,油茶造林完成7128.4亩,任务完成率101.83%。省级森林抚育示范片5643亩,任务完成率102.6%。国家与省级项目全面落实落地上图,实施信息化管理,全面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求。同时,在国内首启高标准林地项目建设,项目实施总面积1200亩,探索推动森林“四库”提质扩容。

(二)国土绿化取得新进展

2023年,推动森林村庄创建14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市多层级多举措推动义务植树活动开展。成功组织市四大班子“碳汇林”基地义务植树活动。在全民义务植树网站面向社会公众上线义务植树活动项目14个,举办义务植树活动118个,建立市级义务植树基地1个,县级义务植树基地14个。其中宣州区密龙塔古榧树保护修复项目,创下20天募集4.58万元的省内“生态募资”最快记录;“我为汽车栽棵树”活动,首次将义务植树搬到私家车上宣传,并获得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宣州区“千年红豆杉古树公园”登上央视七夕节目,打造了“皖南川藏线”又一个“生态打卡地”;宣城市“十佳古树名木”评选网络投票浏览量达到28270人次,投票20540票;旌德县在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春季认养、夏季抚育、秋季巡护、冬季涂白”义务植树尽责机制,首次在省内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年尽责、多样尽责”的指示精神。

(三)国有林场取得新发展

2023年,宣城市国有林场全面加强与沪苏浙的合作,全力推动结对合作向“东”看,技术合作向“高”看,发展合作向“外”看。截止目前,全市13家国有林场与沪苏浙国有林场结对,与林业高校、科研院所衔接,与社会经营主体产业合作,实现三个“全覆盖”。我市泾县林投公司吸引社会资本2.2亿元,在马头林场建设野生动物园、动植物研学中心和徽文化展示中心,投资规模、建设规模双双创下安徽省国有林场之最,力争打造安徽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样板”。2023年,泾县马头国有林场森林草原防灭火中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宁国市胡乐国有林场场长彭军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绩溪县镇头国有林场何志刚入选“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表彰名单,宣州区宛陵林场荣获2023年度“十佳国有林场”,宁国胡乐林场石匡正荣获2023年全省国有林场职工主题演讲比赛第二名。12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谱写新的发展篇章》,我市宣州区宛陵林场应邀受访,为我省国有林场发出生态建设的最强音。

(四)林业站恢复取得新成效

2023年,市林业局与市委编办联合,推动林业站恢复挂牌工作。泾县在8个林业重镇的农业农村发展中心,率先加挂林业工作站牌,实现了桃花潭、“皖南川藏线”所在的林业重点乡镇,恢复林业基层力量。广德市对全市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开发区)的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统一正式加挂林业工作站牌。目前,宣城市共增加挂牌林业站32个,累计设立林业站59个,占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比例59.6%,服务覆盖比例达到66.7%。

(五)林业碳汇取得新突破

林业碳汇取得7项突破。率先出台《关于宣城市助推低碳社会发展的意见》,结合“三线三边”,提出林业助推“低碳城市—零碳乡村—负碳森林”低碳社会架构建设。联合发布《宣城市“零碳乡村”建设评价指南》,正式确立全省首个乡村低碳发展的地方标准,今年拟建成“零碳乡村”7个。将“碳汇认购替代生态修复”理念全面融入司法实践中,创新生态环境损害替代性修复方式。以龙阁村为试点,积极构建低碳旅游消费文化,推出“旅游碳中和专项优惠”助力乡村振兴。与南京溧水区建立“司法碳汇异地认购”机制,将林业碳汇价值转化向长三角城市延伸。“长三角之心·2023年广德马术节暨安徽省第二届马术公开赛”成功融入零碳元素,成为安徽省首个“零碳体育赛事”。对宣城市首个林业碳票项目——宁国市万家乡万泉村林业碳票项目127979吨二氧化碳当量进行备案。宣州区宛陵、旌德庙首两个林场分别建立全省首批林业碳汇价值转化基地,相关创新举措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关注。

二、创新事项

国内首启“高标准林地”建设

以油茶、香榧、山核桃等高价值林业建设主体,以水(肥)一体化建设为措施,推动林业稳产高产,推动森林“四库”提质扩容,加速林业产业由对自然灾害的“被动受害”向主动“对害设防”转型,迈出了林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

(二)林业碳汇实现多项突破

林业碳汇实现发展理念、评价标准、司法结合、林旅融合、文体融入、地方项目、实践基地七个方面实现突破,相关做法分别被省林业局引用推荐至国家局,市委办专程约稿并专报李中书记。

(三)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马头林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野生动物园、动植物研学中心和徽文化展示中心,投资规模、建设规模双双创下安徽省国有林场之最。

三、2024年工作打算

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工作思路:“一中心四推动”开展2024年工作。以“绿美江淮”行动为中心,推动营造林任务全面完成、古树名木保护利用进一步深化、林业碳汇继续深入应用、国有林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目标任务:全面落实“绿美江淮”启动工作,完成营造林41.52万亩(以省正式计划为准);推动“皖南川藏线”“皖浙天路”沿线古树及古树公园的保护与利用建设2个;宣城市“林业碳票”力争开售;国有林场全面完成资源保护项目,推动改革产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四、重点工作安排和具体举措

启动“绿美江淮”行动

根据省委“绿美江淮”工作部署,做好“全面对接,细化落实”。进一步与省林业局做好衔接,草拟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成立相关工作组织。

完成营造林项目任务

全面落实营造林信息化管理,适应“以图管地”,强化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求。推动41.52万亩(以省正式计划为准)任务的全面完成,其中油茶完成造林1.75万亩。进一步总结“高标准林地”项目的经验,探索相关建设指南(标准)。

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利用

推动古树名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编印《宣城市十佳古树名木》,打造生态名片。以“皖南川藏线”“皖浙天路”为重点,推动古树名木为核心的“生态亮点”打造。编印古树名木保护知识宣传册,以乡村林长为培训对象,举办乡村级古树名木保护培训,推动乡镇林业站、村集体强化古树名木保护“最后一公里”的保护知识宣传。继续推动条件成熟地区“古树公园”建设。谋划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工作。

推动林业碳汇深入发展

做好林业碳汇“四深入”。推动林业与司法机关深度合作,推广林业“碳”代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运用。深入推动“零碳乡村”建设,夯实“碳汇”经济基础。深入推广林业碳票应用,拓宽转化途径。深入探索我市木竹产业“碳足迹”,应对欧盟“碳关税”。

加速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推动国有林场的三个方面高质量发展。加速长三角国有林场结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产业经营主体经营实质性合作,推动国有林场在资源保育、生态开发、绩效等方面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